你好!欢迎来到汽车通讯社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狼”到底来了还是没来? 外资股比放开 中外车企态度截然不同
2018年07月17日 16:37 | 浏览 | 作者:管理员

“外 资股比一旦放开,本土车企将毫无抵御之力”,从业十几年,几乎每年都会听到这样的论断。而且,几乎每次都会听到相关行业协会,以及中资车企高管“乐观”的表态:别担心,国家不会放任外资“狼”就这么进来的。



但是4月中旬,国家发改委突然公布了汽车行业外资股比放开的时间表。喊了十几年的“狼来了”,终于要变成实锤。


外资股比放开,合资企业会不会涌现外资“增资扩股”或“撤资”浪潮?中国本土企业究竟有没有竞争能力?趁着北京车展的机会,《汽车通讯社》向能够采访到的每一个汽车企业老总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这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采访,得到的答案也大相径庭。基本上外资企业的高管表态都比较暧昧,大谈合作愉快,而中资企业的高管认为现实更加严峻。



以日系来说,本田汽车社长八乡隆弘在接受采访时称,中国汽车市场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而且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在这样一个不断扩大市场中,目前Honda与广汽集团和东风集团合资推动汽车事业,并与两家合作伙伴始终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做为Honda,现在也希望以合资公司的形式共同努力,在中国把Honda的销量进一步提升,并与合资公司共同成长。


丰田、日产汽车的高管的表态也大体相似,不过一家日系独资企业中方人员私下对《汽车通讯社》表示,其实日方非常希望获得超过50%的公司股份比例,因为在外方的立场上,产品、技术、管理都来自于日方,中国合资方的贡献有限。只不过由于中国市场的复杂性,日方不敢轻易做出变化,至少要观察1年以上。



该人士解释说,一般来说,合资公司中外双方的分工是外方负责产品、技术和采购,合资公司的中方伙伴负责营销,以及政府主管部门打交道。按道理来说,日方也可以通过雇佣中国员工来管理好经销商渠道,但是在处理政府关系以及其他政策性事务上,国资背景的企业处理得更加得心应手。


比如说,中国企业往往是中国产业政策制定的参与者,因此中国企业可以在政策出台之前提前应对,如果是纯粹的外资企业,则没有获得类似资源的便利,以及出现变化时的快速应对能力。



欧美汽车方面,外界曾猜测大众和戴姆勒会率先提高合资企业股比。作为中国销量规模最大的汽车公司,大众汽车过去6年通过中国两家合资公司获得了200亿欧元的利润,去年在中国销量超过400万辆,约占去年中国汽车总销量的17%。戴姆勒集团旗下的奔驰,在中国的营收高达1300多亿元,一旦提高股比,哪怕是有限的一部分,对应的却是绝对数字极其客观的收益增加。


但是戴姆勒和大众相继表示会维持现有合资企业的合作关系不动摇,其他的一些欧洲、美国企业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英国合资企业奇瑞捷豹路虎总裁戴慕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股比开放这件事情,新法规对于奇瑞捷豹路虎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经过这几年合作,合资公司能力非常的强,(母公司)非常的信任。我们对这种合资合作非常的满意,将来如果有必要的话,也是在抓紧市场机会产品上,提供更多的一些可能性。”


福特亚太产品开发副总裁特雷弗·沃辛顿则称,“在一个如此不同的市场,认为全凭自己就能做到太疯狂了。”


但是中国本土的企业却不这么认为。长安汽车董事长张宝林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称,“汽车产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将深度改变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形态,压缩中国品牌向上的时间窗口。可以预见,汽车产业必将发生重大的资源、资本和利益的重组,全球化整合即将到来。”



在2018届中国汽车论坛上,北汽集团战略规划部高级经理张弛称,合资股比放开对我国不少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如同“断奶的宣言”。


“在国家开放汽车行业的状态下,我国汽车企业原有的合资公司,整车合资公司的控制权和股权的削弱和下降,我们认为是必然的。依附于整车合作模式开展的零部件合资合作的业务,我指的是简单的代工性质的,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张弛说。



一家合资车企中方高管,外资企业“单飞”的想法一直存在,只不过受制于中国的产业政策、中国市场的复杂性不敢轻举妄动,“说是合资、合作,但是在核心的技术上,外方一直高度提防中方,深怕技术泄漏。”


他预计在产业政策明朗之后,外资会以中方反对不那么强烈的方式,逐步提高出资比例,最终实现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


——END——

《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引用《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评论列表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