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汽车通讯社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技术驱动 开放共享——SF MOTORS将成为EV行业发展的推动者
2018年06月11日 01:45 | 浏览 | 作者:管理员

" 造一款新型电动汽车是我的梦想。造一辆概念电动汽车并不难,但大规模生产高质量电动汽车却不简单,目前还没有一家电动汽车公司能做到。而我们SF MOTORS正在改变这个局面。"

——SF MOTOR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正萍

(SF MOTOR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张正萍)


近期,在美国硅谷一夜成名的SF MOTORS进入了中国消费者的视野,伴随着"1000马力高效动力、500公里续航"等吸睛亮点而来的,还有其首款产品SF5(中型SUV)在明年进入中国市场的具体时间表。如同一匹名不见经传的黑马,SF在美国横空出世,而且不久就要跨越太平洋登陆中国市场,此种情景让暂时由蔚来、威马、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主导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变局陡生,而国人也开始关注这个诞生于美国的电动汽车企业。


融资、技术、制造、销售,这几道横亘在电动汽车企业面前的门槛,将绝大多数的竞争者挡在了成功的大门外。而诞生于美国的SF MOTORS则以其一骑绝尘的领先技术、众多超一流技术大咖组成的"明星团队"以及"技术开放、制造共享"的包容心态让我们眼前一亮,也让人对其技术和产品寄予期望。笔者作为见证SF MOTORS全球发布会的媒体一员,亲身体验了其工程样车、实验室,并和SF MOTOR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正萍本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笔者认为,SF公司有望成为未来全球新能源行业的领跑者,也将有力地参与到中国市场的竞争中来。



中国电动车行业谁能成事?



在讲SF MOTORS的技术和产品之前,我想先说一些题外话。


前几天我参加一个车界朋友的PARTY,席间对于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大家形成了两派不同的意见,交锋甚为激烈。一派认为,纯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没戏,包括"四小龙"即蔚来、威马、小鹏、拜腾都没戏;另外一派以投资机构为代表,则力挺造车新势力在中国的未来前景。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反方代表的理由:"融资(基本需要经过A、B、C、D、E五轮)、技术、制造、销售,这些环节困难重重,能够走到最后一关的造车新势力少之又少,生存的比例不过13%左右;而且即使能够撑到产品上市,也会被资金实力雄厚的外资电动车品牌以低价直接给干趴下,他们怎么能赢呢?"


客观上,对电动车持质疑态度的人的观点并非没有道理,在盛行"资本论"、"讲故事"、"市场营销驱动"的造车新势力圈子,立足于技术和产品的企业并不多,而能把一流产品给真正造出来的企业就更少了。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潜在的能够成事的企业,譬如最近在美国搅得风生水起的SF MOTORS。


早在100多年前,电动车已经问世,其技术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直到今天,电动车并未大面积普及,除却能源供给结构的因素之外,电动车在续航能力等便利性、精益化的制造体系的形成等方面与传统燃油车型尚有一段不小的距离。SF MOTOR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正萍上述的那段话暗示了电动车行业存在的现实问题。


举一个例子,有业界人士曾经亲身体验国内某知名电动车企的产品,工差有2厘米以上,让这位传统车企出身的人士感叹不已:"电动车的工艺水平离燃油机车型相差太远了!"这也让人对电动车企的制造能力产生质疑。

对于SF公司来说,它也会面临人们对于其技术、制造方面的审视,但是基于目前它给世人展现出的理性与务实的做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企业日后提供的产品具有不同于一般对手的品质与水准。


SF公司联合CEO胡信东发给笔者的消息中提及:"SF目前的战略安排,在公司成立初期,我们还是花费不少时间进行了内部讨论,确定了如何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业务发展方向,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如何规避自身的短板。"


那么,SF的业务方向和自身优势是什么,在美国的短暂行程中笔者对此有了切实的感受。



敢和LaFerrari飚速?敢与超级电动汽车比参数?



众所周知,电动车的核心是"三电"即电池、电机、电控技术;除此以外,整车的匹配和制造水平也是影响品质的关键要素。


笔者在和业内人士谈及国内各个电动车品牌时,大多数人对于法拉第FF 91的产品力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目前看来,法拉第FF91水平还是相当高的。"类似的评论不绝于耳。而SF的车型由于具备四电机驱动的技术,在功率和瞬间加速性能等关键指标上已经和法拉第FF 91比较接近。从这个角度上来说,SF的技术已经非常领先了。


技术是SF的王牌。举个例子来说,SF业内首创的四电机驱动技术平台,带来超过1000马力、3秒内0-60英里(60英里约合96.56公里)瞬间加速性能。1000马力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拿法拉利售价2250万元人民币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LaFerrari为例进行对比,该车配备V12的6.3L发动机输出800马力,最高时速350公里,0-100km/h的加速为3秒。换言之,SF的车型输出的马力要高于LaFerrari,瞬间加速性能也接近LaFerrari。

(SF 四电机驱动技术平台)



如此突出的性能,在中国车企中可以说几乎没有竞争对手,除了贾跃亭今年初发布的法拉第FF 91。资料显示,FF91搭载了一台最大功率为1050马力(783千瓦)的驱动电机,最大扭矩超过1800牛·米,0-60英里的加速时间为2.39秒(这个数字的确牛)。但是不要忘了,FF91在国内的售价将超过200万人民币。而对于SF来说,其产品价格肯定要远低于200万人民币。从这个角度来说,SF已经具备了比肩一线产品的技术实力。


除了输出功率和加速性以外,SF强调的另外几个技术亮点包括:


500公里续航里程,车载式增程器平台,搭载高能量密度电池;


◆100-400Kw四套动力系统,开发了多样化专利电机,在功率、扭矩密度和最高时速方面领先;


◆保护性自主驾驶技术,采用高精度激光雷达,敏锐感知与监测全天候、全路况;

其中,500公里续航里程,基本上接近了特斯拉的水平(MODEL S最长续航为579公里);而SF通过灵活的电机平台使用1-4个电机并无需机械差速器即可实现四轮驱动。此外,SF在电池方面开发了高能量密度电池,而下一步将开发提升快充能力并具备更高能量、更安全的固态电池。



高度定制化的高科技实验室



在旧金山硅谷,笔者参观了SF的三电实验室与智能实验室,并且试乘了工程样车,包括搭载智能驾驶技术的车辆。

据介绍,SF三电实验室与智能实验室的厂房总规划面积12000平米,包括智能技术实验室、三电试制线和实验室,在2018年四季度正式投入运营。其中,涉及三电的实验室包括电池系统试制线、电驱动系统试制线、电力电子系统试制线。参观时我们得知,上述这些试制线已经在模拟正式量产以后的工序和产能,而且,考虑到国内的制造设备情况,实验室应用的都是可以在国内找到替代制造设备的硬件设施。


在电机总成DYNO测试台架及耐久性验证实验室参观时,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些主要设备:电驱动单元台架系统、整车四驱台架、大型环境温度箱、震动台等。其中,电驱动单元台架系统是技术人员自行研发的,因为市场上没有现成的台架可供采购。自行研制核心零部件的情况还包括诸如电芯、电池等等,主要的原因是单纯地采购市场上现成的零部件已经不能满足SF对于技术标定的需求,所以才自己DIY。


在SF实验室的厂区,笔者试乘了SF5的工程样车和搭载SF电机的改装工程车,加速相当迅猛。随后,笔者体验了搭载SF智能驾驶技术的工程车在厂区兜了一圈。整个过程,技术人员都没有人为操控方向盘和油门而是一任车辆自己游走。在显示屏上,诸如桩桶、生产原料甚至是灌木都被一一显示,车辆对各种障碍物进行识别并确认好可以行驶的通道,整个一圈下来很顺畅。技术人员告诉笔者,SF智能驾驶水平已达行业较高水平,今后还有不断优化升级的空间。打个比方,像塑料薄膜、气球等非标准物体,也可以根据反射率将其识别。


(SF 智能驾驶测试车)



半个特斯拉的技术班底被挖过来



SF的硅谷之行,给人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新能源车企对于人才的争夺,硅谷在电动车方面的人才尤其是特斯拉的技术人员,有相当一部分被SF招至麾下。


除了特斯拉创始人马丁·艾伯哈德的加盟(担任SF首席创新官CIO),还有前特斯拉电机工程负责人唐一帆,后者担任SF首席技术官。


在SF的技术体系的搭建过程中,两位大佬起到重要的聚合作用。SF MOTORS公司的办公室就坐落在硅谷的核心地区圣塔克拉拉,此外,2017年10月,SF已经收购了马丁创立的电动汽车电池系统研发设计公司InEVit。


(SF MOTORS 首席技术官 唐一帆)


不仅如此,由于这两位大佬的加盟,特斯拉有一批技术人员被挖到了SF。在SF的三电及台架实验室,我们看到了一大批前特斯拉的核心技术人员,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华裔。


这些技术牛人为什么愿意加盟SF?如果仅仅凭借着高薪很难挖动他们。


SF MOTOR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正萍告诉笔者:"因为SF是准备造整车,不久就会在美国、中国批量销售,正是基于这个愿景,他们才愿意参与到创建一个全新电动车品牌及产品的过程中(有巨大的成就感),如果仅仅是企业的研发中心,就很难招到这样的核心人才。"


据介绍,全球电动车领域最核心的人才有相当一部分聚集在硅谷(因为加州本身就是美国电动车研发的大本营),其中很多都是亚裔特别是华裔。不仅从整车企业挖人,SF还将触角伸向了众多的供应商那里,譬如,博士中国的副总裁被聘请过去负责采购业务。



中美两国的智造布局



决定电动车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企业的制造能力。此次发布会,SF公布了其在中美两国的制造基地——美国的工厂在印第安纳州,中国的工厂位于重庆,后者包括全新智能整车工厂和电驱动工厂。这两个工厂都将采用工业4.0标准和统一制造流程,可实现年产20万辆的大数据智能化生产能力。

(美国印第安纳/中国重庆 4.0工厂)


20万辆的产能意味着什么?2017年,全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19.98万辆,中国市场的销量为57.8万辆,而全球的销量为122.4万辆。换句话说,SF的20万辆的设计产能是目前全美市场的销量总和,占据了全球1/6强。


据悉,SF的美国印第安纳工厂为原AM General民用工厂,有着生产高品质汽车的传统,曾连续多年生产民用悍马H2车型和奔驰R系列车型等知名品牌车型,并有着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和熟练的产业工人。据悉,SF公司对该工厂正进行满足高端电动汽车生产的设备及工艺的升级,使其成为美国最具创新性的绿色电动汽车工厂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SF在进行小规模试制时已经考虑到了重庆工厂的具体情况,因此在台架等工装设备方面提供了替代性的设施,以便国产时能够顺利推进生产进度。


SF MOTORS首席制造官Jim Finn表示:"我们所有的关键工艺设备都来自欧洲和美国。事实上,我们和保时捷与宾利使用了某些同样的供应商。我们已与ABB,Kuka, Durr和很多其他公司合作,确保我们生产水准一流。比如,我们Durr喷漆车间使用的工艺标准就与宝马和奥迪的相同。我们的车身车间采用先进的激光视觉系统和超声波焊接检查,以确保精度和安全;我们的车门配件由100%自动化控制缝隙和进行冲洗。"

按照这样的制造水准,可以想见,未来SF国产以后的产品的工艺水平将比现有的国内大部分新势力造车企业高出一大截,像工差2厘米这样的事情将不会出现。



开放型的技术共享平台



独木难成林。


和其他众多电动车企不一样,SF在设立之初就表现出了明显的共享特质。在技术、供应链的整合方面,SF呈现出开放的姿态,而且,这种开放还体现在今后技术资源和制造资源的共享方面。

SF公司CEO张正萍在全球发布会上承诺,将通过对SF公司领先的技术共享,建立开放的产业链合作机制,发挥中美两地的市场优势,与所有致力于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志同道合者共同携手,实现技术的快速迭代与应用,推动EV领域的产业链资源整合及整体快速发展。


SF的项目吸引了全球众多的一线供应商积极参与。在发布会上,笔者遇到了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博士,得知博世中国和博世美国都参与了SF的项目,主要是电子设备譬如毫米波雷达等的供应。在发布会上,我们看到了东风、长安等国内车企高管的身影,和SF合作推进在EV领域的研究,已然成为他们的共识。


目前,SF公司已和博世、英飞凌、三星SDI、LGC等全球一流供应商形成了战略及业务关系,与杜尔、西门子、AFT等全球顶级装备制造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与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BAT等科研机构及技术型公司开展合作。


资料显示,2017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约122.4万台,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欧洲和日本,同比增长约63%,业内人士预测,2019-2020年或将是新能源汽车的集中爆发期。


未来几年,在技术、制造等环节与行业内更多的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来推动EV产品在中国及全球的普及,已经成为SF等企业的愿景并付诸行动。


写在最后


市场从来不排斥好公司。尽管中国的EV车企已经多如牛毛,但是其中良莠不齐的水准也让人对其中的多数公司抱质疑的态度。SF公司具有成为好公司的潜质,主要在于其以技术和制造为重的企业运营理念,人才的加盟、技术平台的共享心态,也让市场对于这家具有中国背景的公司寄予期待。


高起点和国际化的特点让SF在成立之初就与大部分国内EV企业不同,他们给行业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价值体验。我们可以相信,只要SF按照这个思路发展下去,务实而审慎地发展,就可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END——


《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引用《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分享到:
我要评论
4
评论列表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