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汽车通讯社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要当电动小车第一品牌 长城欧拉的底气何在?
2018年08月30日 17:17 | 浏览 | 作者:蒋城先

一周之前(8月20日),长城汽车集团正式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独立品牌——欧拉ORA,这不仅是主流车企中对新能源汽车业务进行品牌化管理的先发之举,也是继与宝马宣布合资之后,长城在新能源领域扔下的又一颗“重磅炸弹”。



关于欧拉OPA品牌的基本信息——由来:为了纪念瑞士数学家、自然科学家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 Euler);寓意:Open(开放)、Reliable(可靠)和Alternative(非传统);以及定位:专为城市出行而造,倡导更潮流、更智能和更安全的出行方式,实现成为电动小车领导者的愿景——大家或许已经从此前铺天盖地的新闻中了解到了。不过,尽管“神车”名声在外,但对于广大读者来说,其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制造实力依然充满了神秘色彩。那么,今天《电动大咖》就来为大家梳理一下,看看长城欧拉到底有多厚的“家底”。




“欧拉”的“前世



提起2008年,相信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北京奥运会。对于中国“汽车人”(包括媒体人)来说,印象最深刻大概是那一年北京国际车展移师顺义新国展,正式成为具备全球影响力的国际A级车展;这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之年——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我国拉开了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大规模试点的序幕(仅奥运会期间就有约450辆纯电动车、100辆混动车、20多辆燃料电池车承担了接驳任务)——而2008北京车展,也因此被视作次年(2009年)有关部门启动“十城千辆”工程前的“总预演”。



在这场“总预演”里,各家车企推出了前所未有的合计约26款各式新能源车型,其中就包括了长城的纯电动概念车欧拉(当时英文名叫GWKULLA)、长城精灵EV以及哈弗混动车。作为2008北京车展上长城所有参展车型中造型最独特的一款两人座小型车。“初版”欧拉采用48V直流电机,一次充电可行驶140公里,时速65公里/小时(官方数据)。



在《电动大咖》看来,“初版”欧拉小巧玲珑、造型独特,其个性化设计即使放到今天也不过时,而零排放、超低运行成本的特点也令其非常便于推广普及(实际上奇瑞新能源、北汽新能源、宝骏等品牌后来都是以小微电动车实现了市场“破冰”),这显示出长城在电动汽车市场的前瞻性和洞察力。令人遗憾的是,“小微精品纯电动车”的概念并没有得到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的青睐(随之而来的“十城千辆”工程基本局限在公交、出租领域,并因此饱受争议),就此与众多名噪一时的新能源车型一起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然而,“淡出大众视野”并不代表长城就此在新能源领域“偃旗息鼓”,2009年,长城设立了“欧拉新能源汽车特别小组”,持续对其进行平台化研发——这款小车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100多亿”花在了哪里?



欧拉诞生的原点,应该上溯到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的长城汽车新能源工程研究院。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长城在这12年里,先后完成了长城欧拉、精灵EV、哈弗强混、炫丽智能起停、迪尔电动教练车、长城C20R EV、长城V80 PHEV等多款新能源车型以及智能启停平台的研发。尽管它们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被投入量产(2017年5月,长城推出了首款量产纯电动轿车——长城C30EV),但长城各项目研发团队在新能源汽车设计、平台开发乃至核心部件(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各个领域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储备。



从2010年开始,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就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对电动汽车未来发展的信心,他认为电动车可以调节电网的平衡、能源上不完全依赖于石油,并且中国发展电动车也有了一些基础,人口密度比较大,电动车在城市作为代步工具很实用。所以发展电动车还是一个大的方向。“不做电动车,我们还能做什么?”


但魏建军也坦言,当时长城的电动汽车在成本方面还没有优势。



众所周知,许多汽车厂商都曾推出过基于传统燃油车改造而来的新能源车型,这样虽说可以通过共享平台降低成本,但同时也会遭遇续航里程受限、汽车动力性受限以及内部空间和舒适性受限等诸多瓶颈。正因如此,几乎所有的整车厂如今都在开发新的电动车专属平台,这样就可以基于新的平台进行更合理更个性化的设计,解决“油改电”带来的各种问题,当然了,这也意味着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


在长城汽车于2015年7月发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的时候,魏建军曾透露:“这次融资、投资的项目都不是马上见效的项目,都是为未来打造一个基础。实际上长城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项目上早已经开始进行投入……只要企业体系能够支撑得住、能够良性运转,在技术和人才方面就要不断投入。”



半年之后(2016年3月24日),长城汽车决定终止本次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事项,并表示“将继续以自有资金投入相关项目建设……还要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及相关业务依照原计划有序推进。”从此前披露的“四大新能源项目”的投资金额,我们不难窥探出,长城这些年为了打造系列化新能源汽车整车平台、研究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等技术所付出的巨大投入。



而这一切,正是为了践行“即便成本高,也坚持做彻底的新能源车”的理念——即长城的所有新能源汽车,都是全新平台开发,正向研发,而不是在传统汽油车基础上改造。



《电动大咖》从“长城汽车2017年度财报”中发现,仅去年该公司的研发支出总额就达33.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0%,其报告期内研发费用主要用于汽车整车、核心零部件产品及新能源技术的研发。



按照规划,长城未来还将以新能源、智能化为主攻方向,逐步掌握新能源整车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并形成互联化、轻量化等方面的领先优势;同时,长城将继续加快新能源汽车业务布局,促进业务快速崛起。



长城的“新事业”有多大?



在欧拉ORA品牌发布会上,长城汽车副总裁、欧拉品牌总经理宁述勇的那句话——“我十分希望魏总来参加欧拉的发布会,但是魏总同我说,我就不去了,这是你的事业,这是你的欧拉。”一时间让许多人浮想联翩。



但我们也不难发现,魏建军已经为焕然新生的欧拉品牌进行了诸多铺垫:



2017年,长城通过全资子公司认购澳大利亚Pilbara Minerals的5,600万股的新增股份,获得Pilgangoora 锂矿项目部分产品的包销权,这一认购有望为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提供资源保证,为提升盈利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良好基础;此外,长城还以增资入股方式获得河北御捷车业有限公司25%的股权,双方将在新能源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工艺、零部件供应、渠道建设、品牌推广等领域展开合作……



2018年7月10日,长城与宝马正式签署合资合营合同,项目名为“光束汽车”,合资公司将面向全球市场开发新一代纯电动汽车;8月7日,长城与北汽集团以及国投招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基于零部件共享方面进行整合,并将在越野车的混合动力技术进行共享……



自从今年1月,长城汽车在奥地利成立了主攻新能源关键技术研发的长城汽车欧洲研发中心之后,欧拉品牌就带起了长城新能源发展的节奏——《电动大咖》了解到,长城欧拉旗下首款车型iQ将于今年8月底举行的成都车展上市,而欧拉R1、R2将分别于2019年一季度、三季度上市。今后,欧拉品牌将保持每年投放3款新产品的节奏。



按照规划,2025年前,长城将基于5个车型平台,推出包括纯电动车、插电混合动力车和燃料电池车共计12款产品,12款车型产品分别为3款小型纯电动车(ME平台)、1款跨界车型纯电动车、2款紧凑型纯电动车(与宝马合资的光束汽车)、4款中大型插电混动车和2款大型纯电动/燃料电池车。



据了解,这些车型将基于XEV大型平台(2款)、全新中大型平台(4款)、全新紧凑型平台(宝马合作平台 2款)、跨界车型平台(1款)、小型平台(ME 3款)打造,车型种类包含EV、PHEV及FCV等。可以看出,长城的新能源布局是采取多品牌、多平台合力并进的模式,其势头不容小觑。



针对长城在氢燃料电池领域的“突然发力”,宁述勇则表示,长城对于人们看好的燃料电池车有自己的判断,并有清晰的产品投放规划和时间表。长城预判,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会成为同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一样重要的产品种类。因此,长城计划在2020年展示首辆基于专属平台的燃料电池车型,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推出首支燃料电池车队。另据了解,长城已经建成了电芯、机理分析、PACK、BMS试制试验室以及电池试制车间、试验中心等;在韩国京畿道城南市、奥地利下奥地利州和德国法兰克福,建立了新能源技术研发中心。



自2017年长城便开始加速发展新能源,一方面通过合作、并购的方式扩大“朋友圈”,另一方面也在加速自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这可不是为了“应付”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积分的考核那么简单,长城品牌更希望通过与这一系列合作伙伴的联手,提升其技术水平和品牌议价能力,同时改变长城/哈弗品牌较为单一的品牌形象。


写在最后



在即将于8月31日(媒体日)开幕的2018成都国际车展上,欧拉ORA品牌旗下首款车型iQ会正式上市,这款精品电动小车究竟有强的竞争力?又能否打动挑剔的蓉城百姓?届时《电动大咖》将会为您带来新鲜的现场直播,让我们一起探个究竟!敬请期待!


电动大咖

分享到:
我要评论
0
评论列表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